应收票据是指企业持有的还没有到期、尚未兑现的票据,是企业未来收取货款的权利,这种权利和将来应收取的货款金额以书面文件形式约定下来,因此,它受到法律的保护,具有法律上的约束力,是一种债权凭证。应收票据按承兑人不同,分为“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两种;按照偿付期的长短,可分为即期票...
在实务中,需要进行会计估计的事项主要包括:1、坏账是否会发生以及坏账的数额;2、存货的毁损和过时损失;3、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和净残值大小;4、无形资产的受益期;5、长期待摊费用的摊销期;6、收入能否实现以及实现的金额;7、或有损失和或有收益的发生以及发生的数额。会计估计是...
营业外收入是指企业发生的与其生产经营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收入,主要包括:固定资产盘盈、处理固定资产净收益、罚款收入、出售无形资产收益、因债权人原因确实无法支付的应付款项、教育费附加返还款、非货币性交易中发生非货币性交易收益(与关联方交易除外)、企业合并损益等。营业外收入也指会计科目中的“营...
企业采购笔壳直接计入费用支出且取得对应发票时:借:管理费用——笔壳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银行存款企业采购笔壳计入低值易耗品且取得对应发票时:借: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银行存款待领用时进行摊销:借:管理费用——笔壳贷...
财务部发生的费用应计入“管理费用”科目,该科目用于核算企业为组织和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所发生的管理费用,包括企业在筹建期间内发生的开办费、董事会和行政管理部门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发生的或者应由企业统一负担的公司经费(包括行政管理部门职工工资及福利费、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摊销、办公费和差旅费等)...
递延收益是指尚待确认的收入或收益,也是暂时未确认的收益,它是权责发生制在收益确认上的运用。递延收益包括尚待确认的劳务收入和未实现融资收益等,它在以后期间内分期确认为收入或收益,带有递延性质,主要体现在租赁准则和政府补助准则的相关内容中。递延收益也指会计科目中的“递延收益”科目,该科目核...
利润分配的相关计算公式:可供分配利润=本年净利润+年初未分配利润;未分配利润=期初未分配利润+本期实现的净利润-本期提取的盈余公积-本期给投资者分配的利润。利润分配指的是企业按照国家规定的政策和比例,对已实现的净利润在企业和投资者之间进行分配的行为。企业进行利润分配的流程:优先支...
预提费用是指企业预提但尚未实际支付的各项应付未付的费用,是属于当期的费用;尽管尚未支付,但应计入当期损益,如企业预提的租金、保险费、短期借款利息等。预提费用也指“预提费用”会计科目。新会计准则取消了“预提费用”科目的使用。原计入“预提费用”科目的可以通过“其他应付款”科目核算,该科目核...
生产用固定资产折旧计入“制造费用”相关二级科目,并通过“累计折旧”科目进行核算。制造费用是企业生产单位为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应计入产品或劳务成本但没有专设成本项目的各项生产费用。当企业计提生产用固定资产折旧时,会计分录为:借:制造费用——折旧费贷:累计折旧企业进行固定资产...
1、超市购买商品且取得对应发票:借:库存商品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银行存款2、超市发生收入:借:银行存款贷:主营业务收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3、超市结转成本:借:主营业务成本贷:库存商品超市购买商品且取得对应发票,然后发生收入并结转成本...